热交换器通常是指一种含有全热换芯体的新风、排风换气设备。
在小型家用空调或VRV空调系统中,因不带新风,室内空气品质较差.需要在系统中采用热回收装置。全热交换器是一种节能的热回收装置,通过回收排气中的余热对引入空调系统的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在新风进入室内或空调机组的表冷器进行热湿处理之前,降低(增加)新风焓值。有效降低空调系统负荷,节省空调系统能耗和运行费用,有效地解决了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与空调节能之间的矛盾,在空调系统节能领域中具有**的作用。
对效率定义的表达式很多,但本质的定义还是上述对效率的表达式。这三种效率本质的定义都是:实际交换的量(热量或者湿量)与可能达到的理想的的交换量的比值。
轮转式全热交换器
以铝、铝合金或纤维纸等板材为基料,浸涂以氯化锂等吸湿剂,做成以平板和波纹板相间排列,断面呈蜂窝状、外形呈轮状,同时进行显热和潜热交换的换热器。常用来利用空调、通风系统的排风预热新风。轮子以旋转方式进行工作,轮芯转至下部时,排风通过,使转轮在冬季被加热,而夏季则被冷却。当轮芯转至上部时,新风流过,冬季被轮芯加热,而夏季则被冷却。在上下交界处设一小区,借新风来清洁轮芯。如在它的基料上不涂吸湿剂,即成为转轮式显热交换器。
固定式全热交换器
固定式全热交换器是在其隔板两侧的两股气流存在温差和水蒸气分压力差时,进行全热回收的。它是一种透过型的空气——空气全热交换器。
这种交换器大多采用板翅式结构,两股气流呈交叉型流过热交换器,其间的隔板是由经过处理的、具有较好传热透湿特性的材料构成。
三种效率的定义
全热交换器的性能主要通过显热、湿交换效率和全热交换效率来评价,它们的计算公式为:
显热交换效率: SE=
湿交换效率: ME=
全热交换效率: EE=
其中:Gmin——质量流量小的一侧的空气流量
i1、i2——分别为两侧空气的焓值
t1、t2——分别为两侧空气的温度
——分别为两侧空气的焓值
cp ——质量流量小的一侧的空气的比热
对于材质的性能,大部分研究者关注的都是它的传热传湿性能。但是,材质的传递气体(特别是各种污染气体)的性能应该是更加值得关注的。尤其是当全热交换器用于一些场合(比如医院)的空调系统时,空调系统的排风中带有污染的气体,在回收排风中的热量的同时,不能使污染气体也扩散到新风中去。即便是在普通的大型中央空调系统中,当有大规模的空气传播流行病爆发时,空调系统需要切换到全新风运行模式,此时的排风中携带有各种病毒,因此也不能使这些病毒通过全热交换器的材质传递到新风中去。所以,从空调系统的健康性和安全性考虑,材质的传递污染气体的性能是更应值得关注的。